中国 亚太 欧洲 美洲 中东 澳新 非洲
首页 时政 社会 经济 商业 金融 科技 军事 健康 文化 娱乐 体育

GDP增速记录在前 中国经济不宜过于乐观

2021年04月20日 地区:中国

4月16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一季度宏观经济情况,由于新冠(COVID-19)疫情导致2020年基数较低,2021年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18.3%,创1992年以来季度GDP增速新高。一季度GDP环比上涨0.6%。一季度GDP环比上涨0.6%,相比2019年上涨10.3%,两年平均增长5%。

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49,310亿元人民币。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1,332亿元,同比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2.3%;第二产业增加值92,623亿元,同比增长24.4%,两年平均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145,355亿元,同比增长15.6%,两年平均增长4.7%。分析普遍认为,一季度中国经济数据基本符合预期,表明中国经济正在逐步恢复稳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表示,一季度经济恢复的态势在持续,积极的因素在累积增多。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张明认为,这份成绩单来之不易,但在GDP同比数据后面紧跟的环比增速数据以及两年平均增速数据,都是为了向全社会传达一个信息,不要对一季度取得的成绩过于乐观、过度解读。

image.png

疫情一度让飞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停下脚步。(路透)

外贸远超预期

从投资、消费、出口这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分析。一季度外贸无疑是最为亮眼的。一季度,货物进出口总额84,687亿元,同比增长29.2%。出口46,140亿元,同比增长38.7%;进口38,547亿元,同比增长19.3%。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7,593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3月外贸情况,根据中国海关总署4月13日公布的数据,3月以美元计价出口同比增长30.6%,略低于外界预估中值38%;3月以美元计价进口同比增长38.1%,远高于调查预估中值24.4%,并创下2017年2月以来最高增速。

image.png

进出口大幅增长展现了中国供应链的弹性和抗风险能力。(路透)

进口总额的意外攀升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有密切关系。从主要进口品种来看,煤进口数量、金额环比增速分别为33%、66%,原油进口数量、金额环比增速分别为11%、31%,铁矿石进口数量、金额环比增速分别为13%、25%。叠加2020年3月的大宗商品价格低基数,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是3月进口超预期的一大因素。而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也与部分国家疫情缓和,经济复苏有关。

而从中国国内因素来讲,可以说“就地过年”影响最大。春节期间生产下滑小于往年和节后开工遭遇往年同时存在。海关总署在新闻发布会上称:“特别是今年春节假期,多数制造业从业人员选择了‘就地过年’,广东、浙江等外贸大省等不少企业生产‘不停机’,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国内工业生产,缩短了外贸订单的交付周期。”

消费仍需发力

从消费方面来看,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221亿元,同比增长33.9%,环比增长1.86%;两年平均增长4.2%。其中,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484亿元,同比增长34.2%,比1至2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6.3%,环比增长1.75%。

从商品销售类别来看,限额以上单位各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速均超过10%。其中,化妆品、体育娱乐用品、通讯器材等8类商品零售额基本恢复至疫情前增长水平,两年平均增速超过10%。

不过,餐饮、住宿等线下消费虽然正在快速复苏,但距离疫情前水平仍有差距。3月份餐饮消费显著改善,餐饮收入同比增长91.6%,两年平均增长0.9%,而1至2月两年平均下降2.0%。住宿业经营在3月也出现明显复苏,限额以上住宿业企业客房收入同比增长138.1%,两年平均下降4.9%,降幅较1至2月份收窄近10个百分点。

image.png

消费目前占中国GDP的比重约60%,因此更加需要稳定的物价和增长的收入维持消费增长。(新华社)

考虑到今年“五一”假期内地有5天假期,旅游业也将迎来快速复苏。第三方旅游网站携程统计,早在3月机票搜索量迅速攀升,单日增幅达10倍;此外,酒店订单也较2019年订单量增长53%。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分析师周茂华分析,消费作为双循环格局中拉动内需的重要动力,仍然需要在控制好疫情的前提下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服务业继续复苏。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6%,较前值2.1%,复苏步伐明显加快,同时,两年均值4.7%,增速与疫情前缺口明显缩窄。随着疫情持续受控,国内居民就业和收入持续改善,此前被压抑的旅游、住宿、餐饮、交通、线下购物、文娱等服务性相关需求恢复性增长。

投资保“量”重“质”

在投资方面,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95,994亿元,同比增长25.6%,环比增长2.06%;两年平均增长2.9%。其中3月份固定资产投资比上月环比增长1.51%。分领域看,一季度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29.7%,两年平均增长2.3%;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9.8%,两年平均下降2.0%;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5.6%,两年平均增长7.6%。

值得注意的是,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7.3%,两年平均增长9.9%;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41.6%、28.6%,两年平均分别增长10.7%、8.2%。可以看出,今年高科技产业投资明显高于往年增速较高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增速。从投资增速可以明显看出,宏观上通过货币和金融政策,引导资本流向科技创新领域,以期最终达到经济增长有量向质的转变,而在这当中,又过分忽视基建和房地产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这无疑考验宏观政策的把控力度。

总体而言,中国国内经济延续良好复苏态势。一季度GDP环比增长0.6%,继续保持扩张;同时,社会零售销售、固定资产投资动能继续增强;以及近期出炉的一季度外贸数据迎“开门红”。主要得益于国内疫情受控,居民就业收入持续改善,民众外出活动信心和意愿持续增强;加之政策支持,企业盈利改善,带动投资需求扩张,经济活动持续回暖,内需动能增强。

周茂华认为,尽管国内经济仍处于恢复轨道,但从一季度各项宏观指标来看,近两年均值,距离2019年同期仍有差距,一季度GDP同比两年均值5.0%(2019年同期GDP同比7.4%);一季度社会零售销售4.2%,仍不及2019年同期9.5%;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两年均值2.1%,不及2019年6.3%。主要是全球疫情超预期冲击,截至目前全球疫情尚未完全受控,防疫常态化等,经济复苏不平衡,部分行业尚未摆脱疫情拖累,经济完全恢复仍需要一个过程。

从趋势看,中国经济仍将延续良好恢复态势。不过对一季度取得的成绩不能过于乐观。经济环境仍然存在比较强的不确定不稳定性,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经济恢复的基础还不太牢固,特别是部分服务业、小微企业增长仍然偏慢。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青年研究员朱鹤认为,在经济自身复苏力量稳固之前,宏观政策应坚定扩张的整体方向,不宜轻言转向,否则,宏观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会更大。具体来说,财政政策要在管控隐性债务扩张的同时,重点解决专项债的使用效率问题,稳住基建投资增速。货币政策应重视通过价格机制发挥调控作用,通过降低利率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在出现明显通胀压力之前,完全没有必要提前做出收紧货币政策的表态甚至操作。央行可以考虑通过加强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监管,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提高二级市场效率和透明度等,用改革的方式达成防风险的目的。与此同时,监管层应真正意识到市场沟通的重要性,给市场主体以明确、清晰的预期指引,尤其要避免“打左灯向右转”,给市场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中国 GDP 经济

评论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