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亚太 欧洲 美洲 中东 澳新 非洲
首页 时政 社会 经济 商业 金融 科技 军事 健康 文化 娱乐 体育

关税战放缓,人民币汇价突破7.2关,专家:“去美元化趋势不改”

2025年05月13日 地区:中国

中美周一发布联合声明,宣布中国和美国在4月2日互加的全部关税暂停90日,并大幅互降关税115%。消息公布后,人民币汇价持续向上,最新美元兑离岸人民币报7.1908水平,突破7.2关口,年初至今计已升近2%。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发展与国资国企研究所执行所长余凌曲接受《星岛》访问时表示,关税压力减轻后,中国出口企业结汇及外资增加中国投资结汇的需求有望回升,可能支撑人民币进一步升值,但最主要因素还是内地实体经济情况。他又认为“去美元化”趋势不改,主因国际对美元信心下降不仅是关税政策,同时还包括长期以来的美债风险及美元霸权等因素。

余凌曲认为“去美元化”趋势不改

▲余凌曲认为“去美元化”趋势不改,主因国际对美元信心下降不仅是关税政策,同时还包括长期以来的美债风险及美元霸权等因素。

关税战后 美元再非避风港

余凌曲指出,就美国自身而言,过往全球金融市场大幅波动时,例如疫情时期,很多人购买美元作为安全资产,令美元指数不断提高、美债息率则会下降。不过,今次关税战爆发以来,愈来愈多人意识到美国不是一个避风港,更是风险源头,“出现一个去美元化趋势”,令美元指数也在下降。

事实上,美元指数自年初至今已累跌逾6%;同时,美国10年期国债息率上月一度升破4.5厘关口,目前也在约4.445厘水平。余凌曲指出,这也说明大家都在抛弃美元相关资产,即全球主要货币相对美元都会上涨。

人民币贬值迎贸战 存在误判

根据过往经验,很多人预测人民币会贬值,是认为人民银行会通过调控利率,以对冲关税战、贸易战的影响。不过,余凌曲认为,这存在两个错误预判,其一是汇率主要通过市场决定,央行只是一个参与者,而贸易、跨境投资等企业市场主体才是更重要参与者。若从历史上看,中国贸易增长较快时,反而是人民币增值阶段,因此不会通过主动调控人民币汇率实现贸易增长。

第二,在此轮关税战,中国也有采取针锋相对的策略,并非“被动的捱打”,也即“并不是通过汇率调整来实现外贸的稳定,我们有更多其他的手段来维护外贸的稳定。”在此背景下,市场对人民币贬值预期会减弱,而且“预期发生改变,人民币也会升值”。

降准降息助复苏 有利人民币

至于央行早前打出包括首次降准降息在内的“组合拳”,余凌曲认为有正反两方面作用,一般而言降息代表持有人民币收益会降低,如果美元利率很高,人民币利率较低,就会令大家增持美元;但长远来看,降准降息主要是为推动经济复苏, 这也会对人民币币值有支撑,“最终还是要看实体经济会产生甚么变化,因为所有金融价格最终还取决于市场实体”。

撇开贸战 长远无贬值基础

撇开五一、贸易战等特定因素,余凌曲认为人民币长远亦不具备大幅贬值基础。首先在经济增速上,中国第一季GDP按年增5.4%,几乎是全球主要国家中最高;贸易方面,中国一直以来都是贸易顺差,代表中国产品在国际上有竞争力,这背后也可能会支撑人民币上涨。

此外,货物有“一价定律”,即同样商品在各个国家价格应该差不多,如一个杯子在中国卖10元,在美国卖10美元,从一价定律角度,需要人民币升值或美元贬值才能令该杯子在中国和美国价格差不多。他指出,过去几年包括美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经历了好几轮通胀,而中国一定程度上CPI都为0左右,实际上还存在一定紧缩压力,在此情况下,币值也会进行相对价值的调整,“同一个东西在美国越卖越贵,通货膨胀很高,在国内越卖越便宜,从一价定律上来讲,也会让推动人民币往上走来”。

港币挂钩人民币? 暂非首选

另一方面,近日本港银行同业拆息(Hibor)持续回落下,港美息差会否影响到人民币走势?余凌曲指出,香港有大量离岸人民币,并发挥了稳定器的作用,如港币在国际上没有用处,资金流出时就会兑换成美元,在此情况下,要保证香港金融市场上有一定流动性,人民币就可以发挥“备胎一样的对冲作用”。如果美元资金外流,人民币资金流入,即会对人民币币值有带动效应。不过,他认为香港的人民币仅1万亿左右,内地则有400万亿,因此人民币币值还是取决于国内实体经济。

至于未来港币是否有机会与人民币挂钩,他认为目前港元挂钩美元是有利于市场稳定。此往曾有测算,离岸人民币存款量最多是在香港,但因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不高,香港人民币存款只有美元存款约八分之一,因此目前用人民币交易没有美元便利。即使现在有去美元化趋势,但影响力仍高于人民币,而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一定会找国际投资者目前最认可的货币来挂钩。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评论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