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变相减持大健康,阿里发债加码“出海上云”
2025年07月05日 地区:中国 来源:星岛环球网 阅读(7)
7月4日,阿里巴巴(9988.HK)发布公告,宣布发行约120亿港元、2032年到期的零息可交换债券,债券发行募集资金净额专注用于出海上云,重点投入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和支持国际电商业务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这批债券挂钩的是其控股子公司阿里健康(0241.HK),未来持有人可将债券换为阿里健康的股票。这一举措被业内视为阿里巴巴对阿里健康的变相减持,引发投资者忧虑。7月4日阿里健康大跌6.64%,收报4.22港元,成交额21.66亿港元。阿里巴巴跌1.04%,收报105.1港元,成交额111.71亿港元。
过去半年时间内,阿里巴巴减持过圆通速递(600233.SH),高鑫零售(6808.HK),三江购物(601116.SH),光线传媒(300251.SZ)等企业,与此同时也加快了回购自身股份步伐。
减持回购提速
7月3日晚间,阿里巴巴发布公告称,计划发行本金总额约120亿港元、2032年到期的零息可交换债券,预计将于2025年7月9日完成,债券将于2032年7月9日到期。债券的初始交换比率为每100万港元本金额的债券,可交换约16.05万股阿里健康股份,相当于每股阿里健康股份的初始交换价格为6.23港元。
由于初始换股价格较市场价有大约48%的溢价,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债券持有人短期内大规模转换的可能性较低,这也意味着,阿里巴巴短期内不会显著减持阿里健康,除非阿里健康涨到6.23港元更高的水平,才会触发换股。公告还指出,若这批债券全部转换为阿里健康股份,根据初始换股价格,阿里巴巴所持股份将占截至2025年5月31日阿里健康总股本的最多约12%。
研究机构里昂分析认为,阿里巴巴本次操作的主要目的并非减持,而是通过阿里健康这样优质资产进行低成本融资。一方面优化资金结构,另一方面释放部分资本以投入更具增长潜力的核心业务。
回顾阿里巴巴大约半年时间内的资本运作,阿里巴巴已多次减持旗下资产,并且加速回购自身股份。
2025年6月,阿里巴巴旗下杭州灏月通过大宗交易方式,转让圆通速递约6893.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同年5月,阿里巴巴旗下杭州臻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通过集中竞价与大宗交易的方式,减持万达电影(002739.SZ)不超过2941万股,比例不超过总股本1.39%。
同年4月,阿里巴巴旗下阿里泽泰拟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及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三江购物不超过3%的股份;同年1月,阿里巴巴以最高约131.38亿港元的价格,将所持全部高鑫零售股份出售,占其已发行股份的78.7%;2024年12月,阿里创投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光线传媒1148.53万股,不再是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股东。
根据阿里巴巴发布的2025 年三月底止季度业绩及2025 财务年度业绩公告显示,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季度,其以6亿美元的总价回购总计5100万股普通股(相当于600万股美国存托股),这些回购主要在美国市场进行。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财年,其以119亿美元回购总计11.97亿股普通股(相当于1.5亿股美国存托股),使到普通股净减少9.95亿股,净减少比例为5.1%。
押注AI
阿里巴巴在公告中表示,此次发行零息可交换债券所募集的约120亿港元资金,将主要用于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和国际电商业务发展。
2025年2月,阿里巴巴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超过3800亿元用于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加速拥抱AI。6月26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蔡崇信、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发布《致股东的信》称:“未来十年,最大的增量和变量都是以AI为核心的驱动力带来的变革。”打造领先的AI模型,追求模型智能能力的上限和边界,同时建设具备AI技术服务能力、全球竞争力的云计算网络,是阿里把“AI+云”塑造成未来新增长引擎的机会。
阿里云是中国领先的云计算服务商,随着大模型热潮来临,AI对算力的需求显著上升。根据阿里财报,2025财年云智能集团营收达1180.28亿元,同比增长11%;EBITA(息税摊销前利润)利润达105.56亿元,同比增长72%。
在大模型上,通义大模型持续迭代,Qwen2在编码数学、长上下文理解、安全等方面表现出色。基于通义系列,阿里云开发面向多个行业的垂类模型及应用,覆盖代码编写、客服、阅读、健康、法律等领域,展示出从底层到行业的全链路AI战略。
聚焦海外
国际商业则展现了阿里巴巴的出海野心,将其视为业务增长第二曲线,覆盖Lazada、速卖通、Trendyol等品牌,是其电商全球化的核心板块。2025财年,国际零售业务实现两位数增长,速卖通与Trendyol分别增长25%和8%。不过,该集团EBITA亏损为151.37亿元,亏损幅度有所扩大,主要源于跨境电商业务加大投入。然而,Lazada盈利能力改善,Trendyol 本地业务也开始盈利,一定程度上对冲了亏损扩大。
对于阿里巴巴而言,物流网络和支付体系是出海业务的重要优势,在菜鸟加持下,Lazada已在东南亚六国建立了超过3000个自提点,确保快递可以送到任何一个海岛和渔村。其“立体跨境物流网”支持集货直邮、海外仓发货、中国中心仓发货等多种模式,为国货品牌出海提供保障。
与此同时,阿里巴巴还依托自身在资金、技术、数据上的护城河,持续强化平台能力。Lazada推出面向消费者的AI聊天机器人LazzieChat,以及面向商家的ROI预测产品。自2016年起,阿里巴巴向Lazada注资10次,总计77亿美元,2024年7月EBITDA首次实现转正。
在AI浪潮与全球市场布局双重压力下,回笼现金流、集中资源投入到最具成长性的核心业务,成为阿里巴巴此轮资本操作的重要逻辑。正如蔡崇信在股东信中所言:“阿里基因里没有守成,只有创造。”战略聚焦让阿里轻装上阵,但AI军备竞赛的高投入与全球市场的监管复杂性,也将成为其“百年企业”之路的真正试金石。
星岛环球网特邀记者屠佳若报道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