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亚太 欧洲 美洲 中东 澳新 非洲
首页 时政 社会 经济 商业 金融 科技 军事 健康 文化 娱乐 体育

“谁是接班人”仅为德国政坛危机的冰山一角

2020年02月12日 地区:欧洲

【多维新闻2月12日讯】德国执政党基督教民主联盟(CDU,简称基民盟)主席卡伦鲍尔2月10日宣布,基民盟党主席和(大选中的)总理候选人应该由同一个人担当,因此她不会在2021年联邦议院选举中担任总理候选人,并会辞去基民盟主席一职。

9Bz8fkZSmc5kO3XrrE-nyI6DnYpLVui23swoL97MKC8.jpg

德国执政党基督教民主联盟主席卡伦鲍尔2月10日宣布,她将不会作为基民盟总理候选人参选联邦议会选举,并将辞去基民盟主席一职。

据德国电视一台(ARD)报导,卡伦鲍尔(Annegret Kramp-Karrenbauer,简称AKK)在基民盟主席团的会议中表示,基民盟一部分人与德国另类选择党(AfD)以及左翼党(Die Linke)有“未解决的关系”,她十分反对与这两个党派的合作。她也表示,党主席和(大选中的)总理候选人应该由同一个人担当,因此她不会担任总理候选人。

1.jpg

卡伦鲍尔(左)一直被外界认为是默克尔(右)钦定的继任者。

AKK现年57岁,2018年当选基民盟党主席。被普遍认为是德国现任总理默克尔(Angela Merkel)的继承者,乃至称为“小默克尔”。但自她2018年12月当选党主席以来一直面对批评,包括来自党内的批评,也有人对她领导国家的能力产生质疑。

基民盟作为德国联邦议院多年来的第一大党,其党主席也往往是德国总理的头号人选。而今AKK骤然卸任,意味着该党各人士都将蠢蠢欲动,于今年夏天竞争党主席一职。

不过,这场辞职的意义和影响,远不止于“谁会成为默克尔的接班人”。

来之不易的政坛平衡再被打破

按照德国《基本法》(即其宪法),联邦议院大选每隔四年举行一次。上届选举为2017年9月24日,这也意味着下一届大选将在2021年7月至9月之间举行。除非,联邦议会提前解散,而这并非不可能。

当下执政政府由基民盟和联邦议院第二大党社民党(SPD)组成,基民盟由总理默克尔及主席AKK领导。多年以来,基民盟一直保持着总理和党主席由一人担任的惯例,直到2018年12月默克尔卸下担任了18年的党主席职务,交棒予AKK。

如今不可排除的一种情况是,基民盟党内的变局可能影响基民盟与社民党的执政联盟,毕竟包括当下政府在内,两党二战之后仅联手四次,被称之为“大联盟”。此前第三次“大联盟”在2017年大选后一度崩盘,直至基民盟未能成功与绿党(Greens)和自民党(FDP)组阁,两党重新权衡利弊,方才再次联手。

在目前基民盟的数位热门党主席候选人中,前任国会党团领袖的梅尔茨(Friedrich Merz)、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州长拉雪特(Armin Laschet)、卫生部长史班(Jens Spahn)、巴伐利亚州州长索德(Markus Soder)等人,皆与默克尔及AKK有政论之争,认为基民盟应该改变自身政策主张,包括采取更自由化的经济政策。

3.jpg

2018年12月7日,基民盟党主席选举结果揭晓。AKK、梅尔茨(右)和拉雪特(左)第一轮得票率分别为45.05%、39.24%和15.72%,在AKK于梅尔茨二人的第二轮投票中,AKK以51.75%的微弱多数得票赢得党魁。

这与政治光谱中间偏左、讲究公平分配,有着明确社会主义性质的社民党有本质差异。无论是解散联邦议院提前大选所带来不确定性,还是基民盟与社民党潜在测政策分歧所可能带来的纷争,都会令德国在2014年欧洲难民危机之后,好不容易重新奠定的政坛平衡,仅保持两年便再次被打破。

德国领袖“老态龙钟”?

稳定状态被打破的背后,显现出的是一些更为严峻的问题——过去两年的相对稳定,本来就是极为脆弱的。包括德国在内,乃至全欧洲政坛,不少传统和主流政党都在受到冲击,政治格局愈发呈现碎片化。

以这次图林根州的基民盟党员打破数十年德国政坛禁忌,与极右民粹党派另类选择党合作,共推自民党候选人的情况来看,该州基民盟党员当然知道此举会被舆论批评为“狼狈为奸”,但为何依旧做出这种决定?自然也是为了自身生存和党团利益而不得已为之。

而当AKK在愤而辞职时一再强调自己反对党员与另类选择当及左翼党合作,这无疑说明,“图林根事件”绝非个例,作为中右政党,基民盟党员们为了获得极左和极右选票,从而与这两个极端政党合作的情况,绝非今日才发生。

应该说,基民盟和社民党这两个传统大党,在近年选举中依旧能保有较高议席,说明德国政治氛围在面临席卷欧洲的民粹变革时,已然有足够的抵抗力。可也正是因为这样,相比英法两国领导人“或右翼或左翼”的形象,积极顺应潮流,德国的政治领导层显得有些陈旧,甚至是“老态龙钟”。

德国政坛建制派保守、现实而枯燥的风格,愈发不能适应当下各国选举文化,纵然德国是“欧美保守主义最后的桥头堡”,但今天其建制派政党及领袖所面临的压力,也终于借由图林根州事件爆发。

4.jpg

默克尔自2000年4月10日起执掌基民盟,直至2018年12月交棒予AKK。期间自2005年11月起亦一直担任德国总理。部分舆论认为,近一年多以来AKK作为党主席却并非总理,令其颇受掣肘。

“接班人”以外的问题

回过头来看,当下德国所面临的政治危机简单地讲是默克尔、基民盟乃至德国该选谁接班。详尽地讲,更大的问题实在于,作为德国乃至欧洲保守主义的执旗手,基民盟该如何转变?如何赢回选票?是否需要调整执政方针?又该如何应对民粹崛起?“默克尔时代”即将落幕,德国政治究竟该秉持其原则,做适当调整,还是谋求根本性路线改变?

很显然,AKK执掌党主席的这两年未能解决这个问题,图林根州的基民盟与AfD联手,是赤裸裸的征兆,也是最新的注脚。AKK高调批评图林根州党员与AfD的合作,愤而辞职;默克尔远在非洲访问,也罕见发生呼吁图林根州重新选举。可是,二人又如何面对上述问题?

AKK因此而惨淡下台,默克尔引领德国十数载,能否在自己执政的最后两年内,为上述问题提出答案,已然是她最重要的课题。而照目前看来,前景是不乐观的。

默克尔的执政风格近年来本就受到党内部分人士批评,她或许可以带领德国经济一枝独秀,维持其坚实的工业基础及产业纵深;或许可以矢志不移地以公平为最大原则推动社会政策的改革与完善,在右翼和左翼之间寻找平衡;或许可以为德国在欧盟乃至世界保持稳固的领导角色;但而今,她无法满足当下选民的口味及诉求,况且她还有执政时间过长令人感到乏味这个“原罪”。

5.jpg

德媒《明镜》(Der Spiegel)援引德新社的报导称,AKK宣布该决定后,基民盟主席团十分震惊,沉默良久,没有人直接提到该由谁继任。

如今,基民盟党内最有潜力于今夏当选党主席的,是获得党内众保守派大佬支持的梅尔茨。虽然他在2018年12月的党主席竞选中以微弱差距败给AKK,但他也并未停止成为未来总理候选人的准备。

与默克尔和AKK所秉持的公平原则、注重社会政策不同,梅尔茨和其背后的力量代表的是企业界的利益。此次AKK宣布辞职之后,梅尔茨并没有直接回应该事件,而是于当日(2月10日)在推特(Twitter)表示,德国工业生产指数的下降是一个“警示讯号”,意味着“目前已然是推行刺激性经济及金融政策的时刻”,“通过减税,可提高家庭购买力和企业的投资力”。如果他当选基民盟主席,德国在财政、产业、社保等多方面政策都会有改变。

因此,德国诚然正面临一场危机:如何在短期诉求和长远发展中寻找平衡?如何分清轻重缓急,将有限资源分配到最紧迫的领域?各政党皆代表一部分民意,如何在诉求不一,乃至互相矛盾的政党间,寻找最大中间数?又如何将枯燥而乏味的政纲,以选民能听得明、听进去的方式予以包装、阐述和宣传?

事实上,当下德国“图林根事件”的背后促因,又岂仅限于德国?这更是众多选举制国家都在面临的难题。倘若再笼统一些,将问题概括为“究竟应当将怎样的权利放到怎样的人手中”,那么如今默克尔的困境,就更是人类近万年政治史上最大的诘问。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评论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