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亚太 欧洲 美洲 中东 澳新 非洲
首页 时政 社会 经济 商业 金融 科技 军事 健康 文化 娱乐 体育

应对疫情危机中国将获持久动力 农村新型“集体化”改革悄然铺开

2020年03月20日 地区:中国

【多维新闻3月20日消息】3月18日,面对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在全球的蔓延,一场全球性经济衰退正在到来。为此,中共也再次召开政治局常务委员会议,要把握国际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新变化及时调整举措。在加紧复产复工恢复正常经济秩序的同时,中国经济对于全球外贸的“停摆”和资本市场“崩塌”的担心,已经被提上日程。

QQ截图20200320063632.jpg

为了从疫情影响中迅速恢复,应对全球经济衰退,中国必须在大规模投资基建拉动经济之后,为中国经济提供更为持久的内在动力。其中,农村新型“集体化”改革的全面铺开就是关键准备。

早在3月11日,中国农业农村部就已经发布通知,要求全面推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一场新的中国农村“集体化”进程和“农地入市”改革已经在疫情之下悄然全面推开,并要求覆盖到所有涉农县(市、区)。

与2003年非典(SARS)疫情之后的情况类似。当时,由于中国全面推进新农村经济建设,要求每个乡村必须“通公路、通电、通电话、通网络、通自来水”的“五通”工程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大幅提高了中国农村的消费能力和生存、就业保障,因此在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中国农村才有能力承担社会稳定器的角色。承接了近7,500万农民工的失业返乡;为之后的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农户入城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消费能力;为当时巨额的经济刺激资金提供了庞大的蓄水池。

如今,12年后危机再现。原本计划徐徐图之的农村改革,也被骤然加速。一旦美国、欧洲的疫情得不到扼制,中国的产业供应链和出口将遭受严重打击。同时,美股的接连暴跌熔断的情况继续探底,美国政府的大肆举债、重启量化宽松的政策依旧失效,那么世界经济将再次回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前夜。中国经济将遭受“二次”打击,出口订单锐减,大量农民工将再次陷入失业。在资本市场上,一方面投资风险骤增,实体产业陷入流动性恐慌,另一方面大量海外热钱涌向中国进行金融投机。甚至,中国将再次面对又一轮的世界性经济危机。

单纯的加大资金刺激,无异于重蹈大水漫灌的覆辙。单纯的加大基建投资,即使5G、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项目,也面临投资边际效益递减,产能过剩、无人消费,产出低于收益的亏损困境。50万亿元规模乃至更多的基建投资,如果不配合以市场的扩容、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和信用激活也将无的放矢,甚至到来更大的危机。更不用考虑吸纳国际热钱,将其引入中国实体经济的问题。

中国经济需要更大的蓄水池、需要从根本上、从财产层面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来为中国提供长久的动力。而中国土地改革,尤其是农村土地改革和相关的所有制改革恰恰正是这样的动力源泉。

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天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煜辉的分析,解决中国经济减速,解决疫情之下的中国经济增长,只有在“逼迫美国让利、削减民众福利和激发土地财富”这三项上做文章。而前两项很难实施,只有“房地产市场”可能被中国政府再次利用,但是这将带来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前功尽弃和严重的资本通胀。然而,令经济学家们没想到的是,中国此次将用一场社会变革、利用农村“集体化”和土地改革来代替现有的房地产土地供应模式,破解这一经济学的难题。

中国的决策者显然了解经济学的原理,但是更加懂得经济学原理背后,实际是“人们的预期”和社会组织的方式。人们预期不变,社会的组织关系和财产分配机制不变,经济学视野内,政府自然只有货币、财政、汇率那“三板斧”。但是,如果能改变既定的假设前提条件呢?改变私有财产的组织形式呢?

在中国历经近90年的不断尝试搞清楚“私有财产和组织形式的权力边界”后,尤其在现代金融和资产监管的保障下,一场中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也就水到渠成。中国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表示,中国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将以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改革为重点任务,以发展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为导向,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性地位,探索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从而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

清华大学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表示,现在农村已经有三分之一的人不再从事承包地的经营工作,而是将经营权转给了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因此,土地流转是双赢的:农民获得租金收益,新型经营主体有了规模经营的可能。

同时,农村经营性土地转为城市工业用地,也不仅仅只有政府征收、拍卖一条途径。农村集体将成为供应土地的新主体。大量城市资本向农村集体经济转移,尤其是城市周边的农村集体经济将得宝贵的启动资金,从而形成新的财富增长点。仅此一项,预计未来20年将形成近100万亿元的相关产业和市场规模。土地资产的变现与集体化的资本运作、产业开发、不仅将使农民享有更多的财富,也将为中国经济内需的增长和产业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中国也将避免重蹈依托房地产市场拉动经济的覆辙。在中国再次强调“房住不炒”的基础上,中国将通过扩张国家信用,也就是中央政府赤字的方式,获得更多资金。并通过政府指导市场跟进的方式放大资金规模,有效指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目前,继2020年1月1日,新修改的中国《土地管理法》和《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已经开始实施外,3月12日,中国国务院也已经发布了《关于授权和委托用地审批权的决定》,将下一步的“农地入市”审批权下放至省级政府。中国全面启动农村“集体化”进程和“农地入市”改革已经悄然开始。再结合“大湾区建设”、“长江经济带”、“川渝经济区”、“京津冀一体化”、“东北振兴”、“西部开发”,以及“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国的50万亿元的投资计划将拥有宽阔的空间和足够的后续动力。

有规模、有目标、有资金、有约束,更有后续动力的中国新一轮基建投资和社会变革,必将在2020年下半年迅速展开。习近平在2012年之后的全部改革和经济布局将在疫情之后展现的更加清晰。中国已经为应对国内调整和国际经济危机做好了关键准备和内生型的经济动力。因此,即使全球经济再次陷入衰退,只要中国从新冠肺炎疫情中恢复正常秩序,中国经济将经历一个快速拉升的过程。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评论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