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亚太 欧洲 美洲 中东 澳新 非洲
首页 时政 社会 经济 商业 金融 科技 军事 健康 文化 娱乐 体育

员工自带AI工具恐成黑客猎物,微软设赏金25万美元寻漏洞

2025年07月18日 地区:中国

AI应用越趋广泛,可以问诊、撰写简历,甚至处理客户资料,但暴露隐私的风险同样增加。微软香港区域科技长许遵发接受《星岛头条》专访时表示,企业员工自带AI工具日益普遍,增加企业受非法网络攻击的风险,在使用AI工具时,须避免上载敏感信息。他又指,不少科技巨头已实施“漏洞赏金计划”,鼓励白帽黑客找出系统漏洞,在恶意利用前先行修补,奖金甚至高达数十万美元。

许遵发表示,使用企业外部的AI可能会带来严重的数据安全风险。

▲许遵发表示,使用企业外部的AI可能会带来严重的数据安全风险。

科技巨头已实施漏洞赏金计划,鼓励白帽黑客找出系统漏洞。

▲科技巨头已实施漏洞赏金计划,鼓励白帽黑客找出系统漏洞。

坊间AI工具标准参差不齐

现时不少员工为减少工作量,纷纷寻求AI工具协助。根据微软《2024年工作趋势指数》报告指出,香港有86%企业员工会使用自己的AI工具。不过,许遵发表示,使用企业外部的AI可能会带来严重的资料安全风险,因为市面上存在成千上万种AI工具,背后供应商身份不明,安全标准参差不齐,员工使用这些工具时,可能无意中将客户资料、机密文件,甚至个人敏感讯息上传至不安全的平台,“当这类不可靠的平台拥有了这些资料,很难预料他们会用于什么途径”。

用户应谨慎披露个人资料

为了维护企业数据安全及自身隐私,许遵发建议,除了使用值得信任的AI工具外,使用时首先应谨慎披露个人资料,包括避免上传含有个人识别信息的文件,例如完整的简历,更不要分享敏感的财务数据和身份资料。另外,亦可花时间阅读使用协议和隐私政策,了解数据如何被收集、处理和储存。他更指出,大多数AI提供选项让用户决定是否允许数据用于模型训练,若用户有隐私方面的担忧,应选择不同意。

找出漏洞可获25万美元奖励

除了用户自身提高保护隐私的意识外,企业层面亦需及时发现并修补漏洞。许遵发表示,在数字安全领域,“漏洞赏金计划”(Bug Bounty Program)已成科企预防系统漏洞的重要手段,“我们永远面临的挑战是未知威胁,透过计划,希望在黑客发现漏洞之前先一步修补系统”。

企业通过提供奖金,公开邀请安全研究员或白帽黑客来寻找潜在漏洞。参与者一旦发现新的安全弱点,企业便会根据漏洞的严重程度,提供相应的现金奖励,金额从数百美元至数十万美元不等。例如,微软会邀请全球研究人员找出软件开发过程中遗漏的漏洞,并与微软团队分享,符合资格的投稿可获最高25万美元的奖励。

他又称,尚未被公开的系统弱点极具危险性,企业通过计划在恶意攻击者发现并利用漏洞前先行修补,可大幅降低潜在损失。因此,Google、苹果等科技巨头多年来亦积极实施此类计划,并取得显著成效,“这不仅是预防性安全措施,更让安全专家与企业形成互利共赢的关系”。

官方AI平台自动标记敏感信息

有AI企业培训师在培训员工时发现,不少人对防范暴露个人资讯的意识还十分薄弱,甚至会怪罪AI偷取了他们的个人信息。许遵发认为,此类员工要提高日常防范意识,例如不回覆存疑的信息、不点击奇怪的连结,以及不在可疑的网络平台上填写个人信息等。不过,有关风险仅限于使用不安全、不正规的AI工具,而正规官方的AI平台则不太可能出现偷取个人信息的情况。

事实上,企业级AI服务供应商如微软等,早已推出较完善的保护措施。许遵发指出,当用户与AI对话时,AI系统能自动辨识敏感信息,譬如身份证号码、信用卡资料、地址及个人姓名等,毋须人工干预,即可标记为敏感内容。

相关内容一旦被标记为“机密(Confidential)”,系统会跟踪其流动轨迹,不同内容还会提供不同级别的保密标籤,控制谁能查看、编辑或分享文件。即使内容被分享,安全标籤亦会跟随,保持保护状态,后台更可设定权限规则,如“仅编辑可见”或“禁止转发”。他表示,这可防止标记为敏感的内容被上传至外部,更可建立数据外泄防护屏障,阻止敏感信息离开公司网络,更能提供事件日志,记录所有数据访问和处理活动。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评论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