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稿:春节消费滚烫 中国经济就此红火?
2024年02月25日 地区:中国 来源:联合早报 阅读(278)
龙年春节“热辣滚烫”的消费数据,带动先复市的港股走出“三连阳”,A股也在节后持续攀升。消费复苏势头和市场乐观情绪能持续多久?中国经济有望就此摆脱通货紧缩阴霾、走出信心危机吗?下个月全国两会召开前,官方还会出台哪些稳预期措施?
如果要用一部贺岁电影概括今年中国的农历新年假期,无疑是《热辣滚烫》。在这部总票房已突破30亿元(人民币,下同,5.6亿新元)的电影里,女主角一年内减重50公斤,实现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蜕变。在现实中的春节假期,旅游景点和电影院都异常火爆,带动整体消费创下远超预期的新高。
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今年八天春节长假期间,中国出游人次和出游总花费均创历史新高。国内旅游出游4亿7400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34.3%,比冠病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增长19%。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6327亿元,同比增长47.3%,比2019年同期也增长7.7%。
综合中国国家税务总局和商务部数据,春节假期全国服务消费相关行业日均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2.3%,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8.5%。另据国家电影局统计,春节假期全国电影票房达80亿2000万元,观影人次1亿6300万,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8.5%和26.4%,双双创下同档期新纪录。
随着中国与多国互免签证、国际航班大幅恢复等利好政策生效,春节出境游也热闹非凡。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预计春节日均通关人次较2023年增长3.3倍,与2019年相当。飞猪旅行发布的《2024春节假期出游快报》显示,今年春节假期出境游预订量迎来近四年的峰值,比去年增长近10倍。
在如火如荼的消费市场加持下,中国资本市场的亮眼表现从节前延续到节后。在春节前夕触底反弹的A股,龙年开市后连涨五天,重新站上3000点大关;香港恒生指数也回升至近两个月高点,消费和科技板块都表现亮眼。
春节人均旅游收入跌 消费降级仍普遍存在
尽管春节消费回暖趋势明显,但复苏势头的可持续性很快受到质疑。
不难发现,和2019年春节假期相比,今年7.7%的消费额涨幅远低于出游人次19%的增幅。华泰证券根据官方数据测算,今年春节人均消费较去年和2019年分别回落4.3%和2.1%;大年初一至初七,海南离岛购物客单价(即每名顾客平均购买商品的金额)同比下降16%。
野村控股和高盛集团分析师估算,今年春节假期人均旅游收入较2019年同期下降了9.5%,显示消费降级依然普遍存在。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师陆挺在一周前的研究报告中呼吁投资者保持谨慎,并预测中国的经济低迷可能会在春季进一步恶化。
瑞银大中华消费品行业主管彭燕燕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指出,带动今年春节出行和消费火爆的两大因素,一是今年春节假期长达八天,比往年多一天;二是积压四年的返乡需求在今年集中爆发。“去年初虽然已取消防疫措施,但春节来得很早,当时许多人还在经历第一波感染,没有出行。”
至于人均消费减少,彭燕燕分析,“以价换量”是这几年来形成的趋势,也是商家在后疫情时代的生存之道。“现在企业想的不是要怎么把价格提高,而是以价换量的策略能否持续奏效。作为相对被动的一端,消费不振的根本原因还是消费者对前景缺乏信心。”
与火爆春节假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农历新年前夕公布的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创下15年来最大跌幅。这是CPI连续第四个月下跌,超出预期的跌幅凸显中国仍笼罩在通缩的阴霾下。
另一方面,反映外国对华投资情况的国际收支账户海外直接投资(FDI)总额在去年第三季首次由正转负。全年投资额虽然仍增长330亿美元(443亿新元),但增幅同比大跌82%,降至1993年以来最低水平,折射出外国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低迷。
中国总理李强在龙年首个工作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全体会议时强调,要求多做有利于提振信心和预期的事,保持政策制定和执行的一致性稳定性,“以务实有力的行动来提振全社会的信心”。
两天后,中国央行就推出开年后首个重磅刺激政策:将五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调25个基点至3.95%。
这是自2019年LPR改革以来的最大单次降幅,也是罕见的在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不变的情况下非对称降息,政策指向明显:带动现有房贷利率下调,为持续疲弱的房地产市场进一步托底。
此前,中国楼市正经历观望情绪浓厚的冷清春节档。房地产研究机构克而瑞重点监测的44个城市,今年春节周成交量同比下跌四成,其中北京及上海跌幅逾八成。中指研究院数据则显示,春节长假期间,25个代表城市的新房日均成交面积较上年春节假期减少约27%。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陈光炎受访时指出,中国家庭资产以住房这类实物资产为主,居民拥屋率高达90%;和股市相比,房价下跌对民众财富的影响更大,这也是冲击消费信心的最主要原因。
陈光炎估算,中国家庭财富若从100元减至90元,私人消费支出会随之下降15分至20分;换言之,房价若从100万元跌至90万元,将拖累消费支出减少1500元。中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控制楼市风险的同时,也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城中村改造,满足居民的住房需求,这是正确的止损提信心之道。
不过,鉴于房地产跌势难以在短期内逆转,陈光炎预计中国楼市要到明后两年才会筑底,中国经济的通缩风险也将贯穿今年。“房价下跌和冠病疫情封锁导致的消费者信心严重受损,就像一块伤疤,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愈合。”
中国政府未大力刺激消费
和持续加码的稳楼市政策相比,中国政府并未以同等力度刺激消费。尽管去年中国经济增幅超过八成都由消费支出带动,中国商务部也把今年定为“消费促进年”,但民众期盼的“真金白银”从未真正入手。
彭燕燕指出,有别于西方发达国家,中国促消费主要不是靠发现金或消费券,而是按照经济的自然循环周期,让人们先有工作、再有钱、再等待消费能力自我复苏。这么做可以避免大撒银弹带来的快速通胀等副作用,但缺点是传导速度太慢,且一旦消费者对未来感到迷茫焦虑,第一反应是存钱而不是消费,进一步加剧通缩。
她认为,今年春节消费市场火爆,说明中国消费者“最苦的日子已经过去了”。不过,要将积压需求转化为可持续的增长动能,还需要有针对性地刺激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例如补贴入不敷出的低收入群体,稳定中产群体的收入增长预期,完善社会福利体系。
“只有大家觉得收入会逐渐上升,置业需求有保障,生病了也会得到妥善照料,才有信心、有意愿花钱。”
股市龙年“开门红” 提振市场复苏预期
在如火如荼的消费市场加持下,中国资本市场的亮眼表现从龙年前延续到春节后,超预期的金融数据也加强投资者对复苏好转的预期。
2月9日至16日中国A股休市期间,海外中国资产延续节前上涨态势,领涨的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涨幅达到5.75%,富时中国A50期货累计上涨1.82%。港股2月14日开市后也创下三连涨,消费和科技板块均表现活跃。
与此同时,2月9日出炉的1月金融数据也实现“开门红”。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4.92万亿元,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增量6.5万亿元,双双远超市场预期。分析认为,这反映实体经济活力增强,企业提前布局投资生产,有助于持续提振信心和社会预期。
不过,投行杰富瑞(Jefferies)中国金融与地产业首席分析师陈姝瑾向《联合早报》分析,1月社融规模和新增贷款高于预期的部分原因,是去年1月的比较基数较低。信贷数据在2月和3月可能放慢增长,“虽然央行可能下调关键利率,但主要政策利率下调的空间不大”。
“国家队”出手暂提振情绪 难以长期带动股市上行
另一方面,全球最大指数编制公司MSCI在最新季度评估中,将微博、南方航空等66家中国公司从其全球标准指数成份股中剔除,数量为全球市场中最多,也是两年来最高。这迫使跟踪相关指数的基金出售被剔除股票,进一步令大盘承压。IG市场分析师陈碧菲认为,此举不仅凸显投资者对被剔除的公司信心缺失加剧,也反映了中国股市的黯淡前景。
所幸,春节前夕触底反弹的A股,开年后延续节前涨势,复盘第一天就站上2900点。截至星期五(2月23日)闭市,上海证券交易所综合指数已连续八个交易日上扬,一口气从2702.19点攀升至3004.88点。
在俗称“国家队”的国有基金继续下场托市的同时,金融监管层也加大市场整治力度。有“券商屠夫”之称的吴清2月7日接任中国证监会主席后,证监会在春节期间先后警示两家券商、集中处理多名从业人员违法炒股,并处罚首次公开售股(IPO)欺诈行为。证监会年后又召开系列座谈会,承诺将认真对待各方意见和批评,释放出维护市场稳定的信号。
陈姝瑾认为,证监会换帅后,出台更协调的政策来提振中国资本市场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这两周证监会和其他部门能否协调推出更多支持政策,对近期股市表现至关重要。”
在下月初的“两会”(全国人大和政协年会)召开前,交易员还期待决策层在货币和财政领域给予更多支持。市场关注的另一个焦点,则是从去年底推迟至今的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否会在两会前召开。
随着利好政策逐步被市场消化,陈姝瑾预计接下来要提振股市将更困难,因为投资者必须切实看到企业盈利改善。“解决方案有很多,例如通过1.5万亿元规模的‘直升机撒钱’来提振消费者信心,但这么做的可能性很低。”
南大经济学教授陈光炎也认为,“国家队”出手可以短暂提振市场情绪,但难以长期带动股市上行。“最终还是要从改善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入手,由此带动的增长才能为市场提供实质性支撑。”
陈光炎受访时指出,中国经济在经历了一年的疫后修复后,正站在信心转捩点上。“如果这时给予有效政策支持,此前积累的信心将带动实体经济回暖,改善民众预期,进一步提振信心,形成良性循环。反之,没有及时和精准的支持,脆弱的信心很快又会瓦解,一切要从头再来。”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评论
Comments编辑推荐
朝鲜国防省成立指挥机构贯彻地方发展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