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冷链巨头红星冷链闯关港股,募资智造万吨智能仓
2025年07月16日 地区:中国 来源:星岛新闻网 阅读(9)
星岛环球网记者 叶金雅
2025年7月上旬,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在2025年冷链大会上表示,中国冷链供应链发展态势良好,综合竞争力提升,且在全球贸易重构背景下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这一背景下,湖南冷链巨头红星冷链(湖南)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星冷链”)早先已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目前状态为处理中。建银国际、农银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
招股书显示,红星冷链成立于2006年,其业务模式为将专业的冷冻食品交易平台与先进的冷冻仓储设施相结合,使红星冷链能够在冷冻食品供应链内提供综合的解决方案,通过高效的交易及物流服务,将生产商、批发商及零售商连接在一起。
根据灼识咨询报告,2024年,红星冷链的冷冻食品交易服务实现约人民币400亿元的交易总值,在中国中部地区所有冷冻食品交易服务提供商中排名第二,在湖南省排名第一。按2024年收入计,红星冷链是中国中部地区和湖南省最大的冷冻仓储服务提供商。
智能冷链生态整合
招股书指出,此次募集资金将用作以下四个用途:一是将用于未来三年建造一座新加工厂及新冷冻仓储、仓库;二是用于升级现有设备及软件,包括投资人工智能技术等;三是将用于寻求战略收购及合作伙伴关系,以完善产业链一体化;四是补充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按照计划,红星冷链将扩大及优化服务供应,拟于未来三年内新建一座加工厂及配套冷冻仓储设施,总设计库容约为100,000立方米或超过20,000吨可用库容,同时部署加工设备,旨在为客户提供冷冻食品加工服务。
此外,红星冷链还计划整合人工智能驱动的升级方案,以优化新建加工厂及冷冻仓储设施的运营效率与自动化水平。具体措施包括部署物联网监测系统,实现温湿度实时追踪,确保储存环境始终处于最佳状态。红星冷链拟引进自动化物料处理设备,以精简物流流程并降低对人工作业的依赖。
灼识咨询相关数据显示,按吞吐额计,中国食品冷链交易服务交易总值由2020年的人民币4.7万亿元增加至2024年的人民币5.2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7%,并预计将在2029年继续增长至人民币7.4万亿元,2024年至2029年期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7.5%。
核心业务:集中式交易平台+温控仓储服务
招股书显示,红星冷链的综合业务模式为两条核心业务线所创造出强大的协同增效效应。
其一,专业冷冻食品交易平台是一个集中式平台,可增强供应链的连接性和运营效率,吸引冷冻食品行业的各类参与者租用门店寻找商机。
其二,租用红星冷链门店的客户通常会在其业务经营场所附近为其存货寻找可靠的温控仓储服务,这有助于推动冷冻仓储业务增长。
2022年至2024年,分别有超过75.0%、72.0%及79.0%的门店客户亦使用冷冻仓储服务。
营收方面,2022年至2024年,红星冷链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37亿、2.02亿和2.34亿元人民币,净利润分别为人民币7911.2万元、7531.2万元及8288万元,对应同期的净利率分别为33.4%、37.3%及35.5%。
▲2022年-2024年营业收入。
▲2022年-2024年净利润。
值得注意的是,红星冷链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分别宣派现金股息3000万元、3000万元及1.4亿元,均已悉数派付,其中2024年公司在净利润没有大幅上涨的情况下,更是进行了大手笔分红。
与此同时,红星冷链却存在欠缴员工社保公积金的情况。
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3年、2024年的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供款缺口分别约为人民币550万元、480万元及490万元。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红星冷链有368名员工,所有员工均位于湖南省长沙市。
在控股股东方面,红星冷链由红星实业、红日景明、红日明升及红星中心共同控股。其中,红星中心(集体所有)全资控股红星实业。此外,国企湖南体育产业集团通过子公司湖南食品持股4.85%。执行董事张明生及其女张颖各持股0.30%。
▲上市前红星冷链的控股股东。
在红星冷链董事会中,72岁的张明生担任公司的执行董事,现年55岁的罗跃担任非执行董事兼董事长,自2006年起加入红星冷链,并自2019年起担任公司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